• 财务表现:2025年上半年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期间溢利5871万元,同比下滑13.7%;店铺层面经营利润率从13.0%降至11.8% • 门店运营:餐厅总数从771家减至729家,净关闭88家门店;主要品牌同店销售全线下滑约20%,翻台率普遍承压 • 品牌表现:太二收入占比从73.4%降至70.8%,慫火鍋和九毛九收入分别下降3.5%和22.6%;货品销售收入大增140.4%至1.32亿元 • 发展策略:推进"聚焦做优"战略,太二推出5.0鲜活模式,广州南沙供应链中心试运行,加速数智化转型 • 关注重点:外部环境持续严峻,消费疲软态势明显,公司加快优化门店网络和提升运营效率
九毛九国际控股(09922.HK)刚刚交出的这份中期成绩单,可以说是当前餐饮行业整体困境的一个缩影。收入下滑10.1%至27.53亿元,净利润萎缩13.7%至5871万元,这样的数据在疫情后的餐饮业或许已经不算意外,但仍然清晰地反映出消费者钱包收紧对实体餐饮业的冲击有多么直接。
全线承压的门店运营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同店销售数据。太二、慫火鍋、九毛九三大主力品牌的同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19.0%、-20.1%和-19.8%,几乎是"整齐划一"的两位数下跌。这种一致性背后,恰恰说明了当前消费环境的严峻性——这不是某个品牌的问题,而是整体市场需求的萎缩。
更具体的运营指标同样不容乐观。太二的翻台率从3.8降至3.1,翻座率从2.7降至2.2;慫火鍋的翻台率从2.9降至2.5,翻座率从2.0降至1.7。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空置的餐桌,以及排队时间明显缩短的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上半年净关闭了88家门店,其中还有10家太二直营店转为加盟模式。这种"轻资产"转型,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对当前市场环境的谨慎态度。
成本压力下的盈利能力挤压从成本结构来看,员工成本占收入比例从29.2%上升至30.1%,使用权资产折舊占比从9.4%升至9.7%,这种固定成本的"刚性"在收入下滑时就显得格外沉重。好在原材料成本占比基本稳定在35.6%,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
店铺层面经营利润率从13.0%降至11.8%,这个下滑幅度虽然不算灾难性,但也清楚地显示了当前经营环境的挑战。特别是慫火鍋,其店铺层面经营利润率从8.6%大幅下滑至3.6%,几乎腰斩。
供应链业务成为新增长点在传统餐饮业务承压的背景下,货品销售收入大增140.4%至1.3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1.8%升至4.8%。这主要得益于向第三方销售货品的收入增加,体现了公司"门店+外销"双轮驱动供应链战略的初步成效。
广州南沙供应链中心在上半年开始试运行,这个新设施不仅能降低现有供应链的产能压力,还能在保证集团餐饮品牌高质量供应的同时,向外部市场扩展销售渠道。这种B2B业务模式的毛利率通常更加稳定,可能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重要支撑。
品牌升级与数智化转型的尝试面对市场困境,九毛九并没有选择躺平。太二推出的"5.0鲜活模式",以"活鱼、鲜鸡、鲜牛肉"三大招牌为核心,配合更丰富的热菜结构和更舒适的用餐环境,据公司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数智化转型也被公司视为核心驱动力。在供应链端通过数智化系统实现精细化计划调度,在餐厅端通过数据挖掘提升管理效率,这些举措虽然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效果,但对于提升长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结构相对稳健尽管业绩承压,但公司的财务结构依然相对稳健。资产负债率从51.4%降至47.3%,流动比率从1.45升至1.5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虽然从6.07亿元降至4.89亿元,但仍然能够支撑日常运营需要。
资本负债比率从12.0%降至11.1%,显示公司的债务压力并不沉重,这为其在困难时期的战略调整提供了一定的财务空间。
预期差与未来展望从这份财报中可以看出几个明显的预期差:
行业复苏不如预期:原本期待的餐饮业强劲复苏并未出现,消费者行为更加理性和谨慎;
成本控制能力有限:在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固定成本的刚性使得盈利能力承压程度超出预期;
供应链外销业务表现亮眼:这可能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新增长点,值得持续关注。
往前看,九毛九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消费疲软可能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趋势,公司需要在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探索新业务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其"聚焦做优"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执行效果还需要时间验证。
对于投资者而言,九毛九当前更像是一个"困境反转"的标的——基本面虽然承压,但财务结构稳健,且在供应链外销、品牌升级等方面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过,何时能够看到明显的改善信号,仍然需要密切观察外部消费环境的变化。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重庆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