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留坝县江口镇河西社区的森源家具店,数控机床的嗡鸣声与木料清香交织,30余载传统木艺传承的手艺人张豪正专注调整雕刻参数。
电脑屏幕上,本地古建筑纹样、农作物形态等数百个原创模型分门别类存储在“美丽乡村素材”中,等待着通过数控技术“活”成一件件有温度的手工艺品。作为木工世家第四代传人,张豪的转型始于对时代需求的敏锐洞察。“老一辈靠手工凿出家具,但新时代的木工需要新技术和新表达。”张豪说道。
面对乡村振兴中文化赋能的新机遇,张豪放下传统凿斧,执起数字“刻刀”,投入8万元购入数字雕刻机,白天打理家具店,夜晚自学数控编程,用两年时间从“木匠”蜕变为“数字手艺人”。
展开剩余61%如今,这台能在石、木上精雕细琢的“秘密武器”,已成为他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数控技术能精准还原复杂纹样,让木雕承载更多文化细节,快速打样功能更让一个图案迭代七八版不费料。” 张豪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他已能熟练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将脑海中的乡土故事转化为数字模型,为传统木艺插上了 “科技翅膀”,动漫哪吒、吉祥葫芦等“实验性”作品也摆满了他的工作室。
在张豪的工作台旁,一幅《红二十五军石崖子战斗》石头浮雕也已初具雏形,陡峭山崖的肌理、战士冲锋的动态,都通过数控机床的精细刀路逐渐呈现。张豪说:“我从小生活在这里,对红二十五军在江口镇战斗的事迹耳熟能详,政府对红色文化非常重视,也在不断挖掘,所以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传播红色文化。”
此外,江口镇党委和政府积极助力,化身最强后盾,主动靠前服务,不仅帮助他对接木工学堂,联系上好的木质材料用来打造更多的木雕作品,同时还在留坝老街为张豪打造木雕作品的专属展柜,解决了他作品销售的难题,让这些精美的工艺品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张豪从自家庭院出发,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创新,不仅实现了个人的梦想,更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数控机床的坐标轴上,他定位的不仅是雕刻路径,更是一条以技术创新守护文化根脉、以个体智慧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发展新路径。(通讯员:江口镇 周子涵)
“留坝发布”微信公众号
由留坝县融媒体中心运营
编辑:刘 慧
责编:张 萌
监制:尚小靖
投稿邮箱:lbrm268@163.com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
发布于:北京市重庆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