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4日,FBI在全球范围发布了对陈志的通缉令。
通缉令上罗列的罪名很长:电信诈骗、人口贩运、强迫劳动、绑架、虐待,但是没有“洗钱罪”这一项,FBI显然想清楚了,他们要抓的不是一个躲在金融链条后的投机者,而是一个手上沾着血的杀人犯。
这份通缉令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公众得以窥见那些被数字和术语掩盖的真相。
公开数据显示,陈志掌控着至少10个电诈园区,分布在柬埔寨的西港和金边,里面有1250部手机、7.6万个社交账号,每日资金流水的峰值能达到3000万美元——这个数字来自DOJ的新闻稿,是经过链上数据和银行流水交叉验证的峰值估算。
这3000万美元背后,是多少个被骗得倾家荡产的家庭?是多少个被“月薪两万+包吃住”的虚假招聘骗到柬埔寨的年轻人?是多少本被没收的护照、多少道被殴打留下的伤疤、多少具再也回不了家的尸体?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中国外交部说已经从类似园区解救了数千人,但陈志的园区里还有多少人,死了多少人,到现在还是笔糊涂账。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这些园区从不是藏在深山老林里的秘密。在西港和金边,当地人都知道那些围着高墙、门口站着持械保安的建筑群是做什么的。但柬埔寨警方从未进行过一次实质性执法,哪怕2022年国际刑警已经对陈志发布了红色通报,金边法院那边也始终没有传出批捕的消息,反而有消息说洪玛奈办公室曾发内部电报提及“此人与国家经济利益相关”。
这一切的答案就藏在陈志的头衔里。2017年的王家法令就明确他是内政部“正部长级顾问”,这个头衔等同于国家警察总署的高级编制;2020年7月,他一次性给洪森抗疫基金捐了300万美元,后来又追加600万美元疫苗款,换得国王御赐的“Neak Oknha 公爵”勋章;2022年4月,和平宫发布的官邸合照里,他的身份被标注为“私人顾问”;即便2023年洪玛奈接班,他的头衔也没变,官方公报里依旧写着“Prime Minister’s Personal Adviser”。
那些每天从园区流出来的3000万美元黑钱,在“合法”的通道里顺畅流转:先进入陈志控股54%的太子银行,再通过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洗白,接着变成伦敦的高档房产,最后换成加密货币存入冷钱包。每个环节都有合规审查,每个步骤都有机构背书。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陈志,不是一个人。
他是一套“前台杀人+后台洗钱”的完整系统,是一群“合法同谋”共同撑起的罪恶网络。前台在柬埔寨的园区里制造苦难,后台在全球金融市场里清点赃款,而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装作看不见。
一、前台——高墙里的“人肉印钞机”
在西港的海岸线附近,有一处占地面积近百亩的园区,外围是三米高的铁丝网,上面挂着“私人领地禁止入内”的牌子,里面整齐排列着几栋五层楼房,窗户都装着铁栏杆。这是陈志旗下规模较大的一个电诈园区,也是2024年中国警方与柬埔寨合作解救231人的地方。
从空中俯瞰,这里更像一个工厂,一个专门生产“骗局”的工厂。
1250部手机是这里的核心生产设备,每部手机都对应着不同的社交账号,7.6万个账号被分成不同批次,分别负责“养号”“搭讪”“诱导投资”等不同环节。每天早上八点,园区里的“员工”准时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12到16小时的工作,直到深夜才能回到十几个人挤在一起的宿舍。
这些“员工”大多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来自中国各地,不少人是因为欠债、失业,或是想赚快钱才上了当。他们以为自己是来做客服、做翻译,直到下了飞机被人接进园区,护照被收走的那一刻,才明白自己成了囚徒。
进园后的第一件事是“培训”。有人会拿着打印好的话术本,教他们怎么在社交软件上伪装身份——男性通常装作成功商人,女性则扮演温柔白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害者准备了不同的聊天脚本。“杀猪盘”是最主要的骗局模式,先通过一两周的聊天建立感情,再以“内部消息”“稳赚不赔”为诱饵,诱导受害者在虚假投资平台充值。
完不成业绩的后果很直接。罚款是最轻的,更多时候是体罚,用橡胶棍抽打、罚站一整天、关小黑屋都是常有的事。有人试图反抗,就会被打得更狠,然后像商品一样被转卖给其他园区,价格从几千美元到两万美元不等,取决于这个人“会不会骗”。
逃跑的代价更大。园区的围墙不光有铁丝网,还有24小时巡逻的保安,墙外是当地的武装人员,早就收了好处。有受害者曾在深夜顺着床单往下滑,刚落地就被抓住,拖回园区后当着所有人的面毒打,后来就再也没人见过他。还有人选择从五楼跳下,摔断了腿,却依旧没能逃出去,最后不知死活。
这些人的痛苦,最终都变成了园区流水单上的数字。每天3000万美元,一年就是10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80亿。中国公安部的数据显示,全国年均电诈案件有数百起,没人知道陈志的园区占了多少,但单看这日流水规模,就足以想见受害者群体的庞大。
有受害者家属在网上发帖求助,说自己的儿子被骗到柬埔寨后,只发来过一次求救信息,之后电话就打不通了。家属四处奔波,找过中介、报过警,甚至联系上了在柬埔寨的华人社团,得到的回复却是“那个园区动不得,后台太硬”。直到2025年FBI通缉令发布,家属才知道儿子可能就在陈志的园区里,但人还在不在,能不能回来,依旧是未知数。
柬埔寨警方的“缺位”格外显眼。
当地居民说,偶尔会有警车在园区外晃一圈,但从不会进去检查。有记者曾就园区问题询问柬埔寨内政部官员,对方只是含糊其辞地说“正在调查”,之后就没了下文。没人会戳破这层窗户纸——陈志给柬埔寨带来了“经济利益”,太子银行资产达42亿美元,园区也能“解决”上万人的“就业”,更别提他给高层的捐款和“顾问”身份带来的隐性价值。
前台的罪恶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存在着,靠着权力的保护伞,日复一日地运转。而那些从这里流出去的黑钱,正沿着一条精密设计的通道,流向全球各地。
二、后台——黑钱的“环球旅行”
2025年10月16日,太子银行的门口排起了长队。
两天前OFAC宣布全面封锁这家银行后,储户们发疯似的赶来取钱,48小时内就引发了挤兑。柬埔寨央行紧急注入5亿美元流动性,才勉强稳住局面,但银行的SWIFT代码PINCKHPP已经被列入黑名单,国际业务彻底停摆。
很少有人知道,这家柬埔寨第三大商业银行,正是陈志黑钱洗白的第一站。2018年,柬埔寨央行给太子银行批了牌照,编号NBC/BK-2018-xxx,在柬央行官网上能查到完整的审批记录。陈志持有54%的股权,担任董事长,副手Guy Chhay持股46%,董事会7个席位里,陈志的人占了4个。
太子银行2024年的年报显示,银行资产42亿美元,存款28亿美元,贷款23亿美元,坏账率只有0.9%,看起来是家经营稳健的正规金融机构。但它的核心业务,是给电诈园区的黑钱“变法币”。具体流程很简单:受害者把钱转到国内银行卡,地下钱庄收款后,通过多个账户分散转入太子银行,银行再以“贸易融资”“跨境汇款”的名义,开具合规凭证,把钱通过SWIFT系统转到香港的券商账户。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柬埔寨央行的监管始终“合规”。
即便太子银行被封锁后,也没有任何央行官员被追责,仿佛这家银行的牌照审批、日常监管都不存在问题。
黑钱的第二站是香港。2021年10月,一家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的壳公司,通过香港券商以0.12港元/股的价格,场外收购了致浩达控股(01707)55%的股权,总价约8300万港元。三个月后,这家壳公司又以0.28港元/股的价格,花1.65亿港元买下了坤集团(00924)55%的股份。
这两笔收购的资金来源很明确,都是太子银行发放的“股东贷款”,通过BVI壳公司走账,再经由香港券商完成支付。收购完成后,陈志很快往两家公司注入资产:致浩达控股注入了柬埔寨Koh Takiev海岛旅游项目,坤集团则注入了估值2.1亿美元的Prince Plaza商场二期。香港联交所批准了这些资产注入,香港券商也出具了合规报告,宣称通过了反洗钱审查。
就这样,电诈园区里榨出来的黑钱,在香港变成了上市公司的市值,随时可以通过股票减持变现。没人追问注入资产的真实价值,也没人深究收购资金的真正来源,只要手续齐全,香港的金融系统就愿意接纳这笔钱。
第三站是伦敦。从2020年到2023年,陈志通过同样的BVI壳公司加开曼基金的结构,陆续在伦敦买下19处房产。最显眼的是2022年7月购入的金融城60 Fenchurch Street整栋写字楼,花了1亿英镑;北伦敦Avenue Road的豪宅花了1200万英镑;南部Croydon与Lewisham的17套公寓累计花了3400万英镑。
这些房产的登记手续都由伦敦的律师事务所代办,资金通过英国的银行转账,每一步都经过了反洗钱审查。英国土地注册处顺利批准了登记,直到2025年10月14日,英国内政部才发布冻结令,登记号UKHO 2025/FRZ-1179,将这19处房产全部冻结。但冻结归冻结,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律所因此被追责,仿佛他们对资金的来源真的一无所知。
古巴雪茄则是陈志洗钱网络里最“优雅”的一环。2021年3月,他与西班牙合伙人组成Allied Cigar Corporation,花14亿美元从Imperial Brands手中买下了Habanos公司50%的股权。陈志通过Simply Advance Ltd(BVI)→Allied Cigar Fund LP(开曼)→Allied Cigar Corporation SLU(马德里)的股权链条,持有28.5%的股份,同时拥有董事会否决权。
这个雪茄分销链的核心市场在中国。通过香港Asia Uni Corporation Ltd,雪茄进入上海外高桥保税库,再分销到全国38家“哈瓦那之家”专卖店。2023年,对华销售额达到4.7亿欧元,占Habanos全球收入的52%。2021到2024年,Habanos累计派息2.21亿欧元,陈志个人分得约6300万欧元。
雪茄之所以是完美的洗钱工具,在于它的特殊性:高单价,一盒能卖几千到几万元;现金交易多,高端礼品市场里很多人用现金结账;库存不透明,保税库里到底有多少货,外界根本查不清。园区黑钱先到太子银行,再转到香港公司,香港公司以“进口雪茄”的名义支付货款,雪茄在中国卖出后,利润就变成了合法的分红。
古巴政府批准了股权转让,中国海关批准了雪茄进口,38家专卖店在国内公开营业。直到陈志被通缉,这些店还在正常开门,分红是否停止也没人知晓,中国的监管机构同样没有追责任何人。
最后的终点是加密货币。OFAC的诉状附件A列出了12个bc1q开头的冷钱包,里面总共存着127271枚比特币,最早的归集记录始于2019年8月。这些比特币的来源很清晰:园区每日的现金通过场外OTC换成USDT,再兑换成比特币,整个过程由链上分析公司Chainalysis追踪并出具了报告。
2025年10月14日,美司法部在纽约东区法院提起民事没收,案号1:25-cv-05988,最终没收了这些比特币,当日市值150亿美元,这是DOJ史上最大规模的单次扣押。但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让这笔钱的追踪花了整整三年——黑钱在链上只需要跑3分钟,执法机关就要追3个月。
从太子银行到港股,从伦敦房产到古巴雪茄,再到比特币钱包,陈志的黑钱完成了一场环球旅行。每个环节都有合法机构背书,每个步骤都符合当地法规,但串联起来,就是一条沾满鲜血的洗钱链条。这些机构不是不知情,更多是“装作不知情”,在利益面前选择了沉默。
三、前台+后台=一张完整的罪恶网络
把前台的园区和后台的金融链条放在一起看,就能明白陈志为什么“不是一个人”。这不是孤立的犯罪行为,而是一张由权力、资本、黑产交织而成的三螺旋网络,每个节点都在为这台罪恶机器提供动力。
前台的电诈园区是现金流发动机,每天3000万美元的流水是这台机器的燃料。为了保证燃料供应,柬埔寨的权力体系提供了全方位保护:内政部的头衔让警方不敢执法,国王御赐的公爵身份提供了身份庇护,洪森父子的顾问职位则让他能直接接触权力核心。没有这些保护伞,园区连一天都运转不下去。
后台的金融系统则是传送带和转化器,把黑色的燃料变成白色的资产。太子银行把现金变成合规的银行存款,香港的上市公司把存款变成市值,伦敦的房产把市值变成固定资产,雪茄分销链把固定资产变成稳定的现金流,比特币则把所有资产变成无法追踪的数字财富。每个环节的金融机构都在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用合规的外衣掩盖罪恶的本质。
这张网络里的每个参与者,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柬埔寨央行批准太子银行的牌照,香港联交所批准资产注入,英国律师事务所设计信托结构,西班牙合伙人组建雪茄公司,中国海关批准雪茄进口——他们不是被胁迫,而是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了同谋。
这种运作模式的核心,是“主权套利+监管时差”。
陈志在柬埔寨利用主权保护进行犯罪,柬埔寨政府说这是“合法生意”;资金转到香港,香港的金融机构说“过了反洗钱审查”;资产落到伦敦,英国的监管部门说“符合登记规定”。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只对自己辖区内的环节负责,却没人对整条犯罪链条负责。
就像2022年国际刑警发布红色通报后,柬埔寨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配合;2025年美司法部没收比特币后,英国只是冻结了房产,却不追究金融机构的责任;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停牌了,但券商和联交所依旧安然无恙。这种监管上的缝隙,给了陈志可乘之机,让他几乎拿到了“杀人执照”。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张网络的韧性远超想象。
2025年10月14日后,FBI全球通缉陈志,美国没收了150亿美元的比特币,英国冻结了19处房产,新加坡冻结了相关账户,柬埔寨也冻结了太子银行。但陈志本人依旧下落不明,没人知道他是不是藏在某个有外交庇护的地方,或是已经通过私人飞机跑到了其他国家。
更关键的是,那些支撑这张网络的同谋们还在位。柬埔寨政府没有撤销陈志的任何头衔,洪玛奈从未就此表态,柬埔寨央行给太子银行注入5亿美元流动性,却没有追责任何官员;香港的两家港股只是停牌,没有券商或联交所人员被问责;英国冻结了房产,但批准交易的银行和律所依旧正常营业;中国的38家雪茄专卖店还在开门,没人去查它们的资金流向。
2025年10月25日,FBI的通缉令发布已经11天,陈志依旧“目前下落不明”。网络上关于他的讨论越来越多,有人分析他可能藏在迪拜,有人说他拿着假护照去了南美,还有人猜测他早就通过私人飞机逃到了某个没有引渡条约的国家。
但比起陈志的下落,更该追问的是:那些被关在园区里的人,还能出来吗?那些被骗的家庭,能拿回损失吗?那些为陈志提供保护和便利的机构,会受到惩罚吗?
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园区里的人或许还在被强迫工作,受害者的损失很难追回,而那些“合法”的同谋们,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柬埔寨的官员还在发号施令,香港的券商还在做着交易,英国的律所还在设计信托,中国的雪茄店还在卖着高价雪茄。
他们会说自己“不知情”,会拿合规文件当挡箭牌,会强调“没有直接证据”。但这不过是自欺欺人。当3000万美元的黑钱每天从眼前流过,当一个有政府头衔的人收购上市公司和豪宅,当高端雪茄的销售额突然暴增,他们不可能真的一无所知,只是选择了沉默。
这种沉默,比陈志的罪行更令人绝望。因为罪行总有终点,而沉默会滋生更多的罪行。当监管的缝隙不被填补,当同谋们不被追责,当合规成为罪恶的保护伞,下一陈志可能不叫陈志,可能不在柬埔寨,可能不用电诈园区,可能换一种洗钱方式,但他一定会找到新的主权套利空间,找到新的监管时差,找到新的“合法”同谋。
因为陈志从来不是一个人。
他是一个系统的产物,是一群同谋的缩影。只要这个系统还在,只要这些同谋还在,罪恶就会一直延续下去。FBI或许终将抓到陈志,但那又怎样?这张由权力、资本、黑产交织而成的网络,还在静静地等待下一个代言人。
——完——
重庆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